最近有一條「電車大嬸打架」的視頻在Whatsapp上瘋傳。有很多朋友來問我的看
|
就手旁觀,推波助瀾 |
法,我總結輿論主要有五種:
- 偵查型~先出手打人的不是被警察戴上手鐐那位大嬸,先出手的人不見了。
- 威武型~警察早就應該把這大嬸上手鐐,把她帶回警察局。
- 評警型~香港警察處事能力下降,傾向激化事情,但他們的學歷比以前的高。
- 謹小型~眼看了也不敢相信,因為角度不同,怕看漏,怕說錯,是非難定。
- 慎微型~只能說有一位警察比較激動,但信任警察一切行動必定有道理。
|
拍照的人比幫忙的多 |
我對以上的看法:
- 如果分析問題單看表面是「肤浅」。
- 如果解決問題依靠高壓是「粗暴」。
- 如果參看問題審時度勢是「周全」。
- 如果害怕問題而效鴕鳥是「埋首」。
- 如果袒護問題不兼聽就是「偏信」。
絕大部份的朋友都試圖用眼睛找出誰出手在先,用所謂「先撩者賤」的定律作為審斷是非原則。其實視頻可以從三個不同角度看出,先出手的可能真的不是大嬸,但打鬥開始前大嬸不停用手敲打車上鐵柱和叫囂挑引對方動手,她對激化事件也難逃一定的責任。但我覺得大家留意的應該不是誰先出手,誰就是大罪人,而是應該昇華一點來探討這「電車大嬸打架」,不難看出一點現在隱藏在香港的社會問題:
- 大嬸打架只是小事一宗,本來乘客大家在車上就應該把她們勸開,把一位帶離下車就
|
壓到性控制 |
是,但看來大家沒有這樣做,卻選擇了用手機把她們的衝突全程攝錄下來上網去,這樣就把她們推到「魚死網破」的死角了。
- 四個警察按住一位大嬸,警察口裏不停用學堂教的口令叫大嬸控制情緒,但手卻不停抓按、指臉和推壓,本來大嬸已經安靜了一點,但其中一位年青警察卻突然上前用手叉壓著大嬸的頸喉,用絕對武力壓下一個手毋寸鐵,只是手舞足蹈在哭的大嬸,事情激化了後,下一步終於就是把她反手上了手鐐。這樣適合嗎?是這樣解決了問題嗎?
- 大嬸受到武力叉頸喉,四個男人把她壓在下面,看來是控制了事情、但大嬸在被反手上手鐐之後,我覺得她的悲鳴是值得我們深思的……大嬸哭著說:「你們咁樣對香港人嗎?」我嗅到社會「民怨」的味道。
香港社會已經冷血了,人與人之間傾向就手旁觀,看著人與人fighting each other,沒有人願意出手調解。執法者習慣用 “武力” 而不用 “說理和調解” 處理衝突,那怕會激化事情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,就算是抓人有錯漏,對錯已經是不重要了。香港人習慣把所有不快樂的事情,很容易就上綱上線的歸咎到「港人受逼壓」的問題上。當然還有需要注意的是,越來越多港人把自己分化了,選擇了「偏信而不兼聽」和「埋首沙堆,掩耳盜鈴」的生活態度 。
https://youtu.be/3tK15S2eVOg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