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手不足帶來的反思
香港政府今年施政報告指出,本地有多個行業正在面臨人手短缺問題,最嚴重的是醫護,有趨勢擴展至建築、飲食、零售和其他技術行業;政府的解決方案暫時都是如常聽
取公眾意見,調查研究定出受影響行業清單,最後批出輸入外勞政策,望能解決困境。其實,香港出現人手不足不是第一次,而每次問題也差不多是:
- 勞動人力不足
- 人口日趨老化
- 移民的後遺症
經過幾年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後,經濟開始復甦,但有工無人做這種情況下,我確實有點隱憂是從前沒有感覺到的,以下是我的反思:
就業態度 ~ 在新一代家庭長大的年青人,有很多都不喜歡上班,他們說因為工作 “壓力山大” ,上班不自由不開心,職場裡要面對上司和同事,複雜的人事關係不適合自己。就這樣很多年青人就選擇當 Slash Generation 斜槓一族之路,就是不要全職上班,年青人以興趣為先,追求個人快樂,當個YouTuber收入也不錯。相比當年我們就算暑假也得找個機會到工廠裡當暑期工,賺點零用錢和爭取工作經驗,中學未畢業便開始每天看 SCMP Job Post 為搵工做準備,得發工資後便立刻拿回家,一步都不敢擔誤,生活也挺快樂的。
父母期望 ~ 新時代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與我們當年相比也很不一樣。當年我們就是從小學讀上去,考升中試、會考、預科,尖子便得進本地大學,家庭經濟條件好的便可以出洋留學;不然便踏進社會工作,晚上透過各種渠道進修,最終考取專業文憑,為日後晉升打好基礎。反觀新一代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大概分三類:
散養類~對子女沒什麼期望,任其自由發展。
圈養類~對子女有期望,成長教育有精密安排,包括中英數理化,琴棋書畫......等。
餵養類~對子女沒有什麼特別期望,主要是不想給考試壓力子女,他們成長得開心就好,這些很多都是養在國際學校裡,適當時候到外面兜幾年回來或者不回來也罷。
新興風氣 ~ 西方世界有嬉皮士文化,中國近代也有一種明顯不跟主流的文化在發展,這些人我叫他們文藝青年,簡稱「文青」,就是有文化的年青人。近年我再看到有另外一種新年青人出現,簡稱「廢青」,就是基於種種原因,這類年青人讀完書後不願意上班,不願意工作,整天蝸在家裡,因為他們沒有什麼照顧家庭的責任,他們的父母也願意或者沒辦法,唯有就這樣下去,日積月累變成一股風氣,「廢青」變得理所當然的說:“年青人打手遊也是專業,也可以賺錢!” 便更使勁地廢下去。
香港有工無人做的情況,不單是政府制定輸入外勞政策便能解決問題,應該要從基本骨子裡,呼喚起新一代年青人對做人做事的積極態度,不然人類就只能等待 AI 機器人來打救我們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