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6月15日星期四

人手不足帶來的反思



香港政府今年施政報告指出,本地有多個行業正在面臨人手短缺問題,最嚴重的是醫護,有趨勢擴展至建築、飲食、零售和其他技術行業;政府的解決方案暫時都是如常聽


取公眾意見,調查研究定出受影響行業清單,最後批出輸入外勞政策,望能解決困境。其實,香港出現人手不足不是第一次,而每次問題也差不多是:

  • 勞動人力不足
  • 人口日趨老化
  • 移民的後遺症


經過幾年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後,經濟開始復甦,但有工無人做這種情況下,我確實有點隱憂是從前沒有感覺到的,以下是我的反思:


就業態度  在新一代家庭長大的年青人,有很多都不喜歡上班,他們說因為工作壓力山大,上班不自由不開心,職場裡要面對上司和同事,複雜的人事關係不適合自己。就這樣很多年青人就選擇當 Slash Generation 斜槓一族之路,就是不要全職上班,年青人以興趣為先,追求個人快樂,當個YouTuber收入也不錯。相比當年我們就算暑假也得找個機會到工廠裡當暑期工,賺點零用錢和爭取工作經驗,中學未畢業便開始每天看 SCMP Job Post 為搵工做準備,得發工資後便立刻拿回家,一步都不敢擔誤,生活也挺快樂的。


父母期望  新時代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與我們當年相比也很不一樣。當年我們就是從小學讀上去,考升中試、會考、預科,尖子便得進本地大學,家庭經濟條件好的便可以出洋留學;不然便踏進社會工作,晚上透過各種渠道進修,最終考取專業文憑,為日後晉升打好基礎。反觀新一代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大概分三類:

  散養類~對子女沒什麼期望,任其自由發展。

  圈養類~對子女有期望,成長教育有精密安排,包括中英數理化,琴棋書畫......等。

  餵養類~對子女沒有什麼特別期望,主要是不想給考試壓力子女,他們成長得開心就好,這些很多都是養在國際學校裡,適當時候到外面兜幾年回來或者不回來也罷。


新興風氣  西方世界有嬉皮士文化,中國近代也有一種明顯不跟主流的文化在發展,這些人我叫他們文藝青年,簡稱「文青」,就是有文化的年青人。近年我再看到有另外一種新年青人出現,簡稱「廢青」,就是基於種種原因,這類年青人讀完書後不願意上班,不願意工作,整天蝸在家裡,因為他們沒有什麼照顧家庭的責任,他們的父母也願意或者沒辦法,唯有就這樣下去,日積月累變成一股風氣,「廢青」變得理所當然的說:“年青人打手遊也是專業,也可以賺錢!” 便更使勁地廢下去。


香港有工無人做的情況,不單是政府制定輸入外勞政策便能解決問題,應該要從基本骨子裡,呼喚起新一代年青人對做人做事的積極態度,不然人類就只能等待 AI 機器人來打救我們了!


2023年6月1日星期四

年老問題

昨天參加了一個沈祖堯教授講座,題目是從宗教角度談「Aging 年老問題」。 沈教授引用了【馬太福音、約書亞記、民數記、申

命記】導出摩西120歲(晚年)因為種種聖經上耶和華旨意的原因,未能親自帶領眾人渡過約旦河彼岸完成抵達迦南的目標。這裡引申出三個問題:
  1. 雖然摩西整整辛苦了40年,就是因為曾經以手仗敲擊基石宣洩不滿,臨門一腳便被換馬,渡河壯舉則改由比他年輕很多年的約書亞擔任。所謂 天命難違 ~ We never know what is our destiny and what will happen next! 
  2. 每個人隨著歲月的增長,一切都會衰退,這是自然定律,需要 找接班人  是必不可缺的 ~ Identifying a successor to pass on the work seems indispensable.
  3. 成功失敗 應該在那裡界定:在目前(眼所見)? 在可見未來(下一代)?在未可見的未來(天國裡)? ~ What is the meaning of gains and losses?

從聖經角度談以上的問題我不擅長,我只能嘗試以一位普通人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看法:
  1. Destiny 天命 ~ 正如星雲大師跟沈教授說過:「人生只要能放下,一切便來得從容。」摩西深耕了四十年,目標是帶領族人渡河去迦南,但最後換來被耶和華讓他下馬換將,摩西的這種心情,對一位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,可以說一切歸依神的意旨便可以了,但對我們一般人來說「新娘我愛過,新郎不是我。」也只能擺出一副不計較、不強求、不執著的心態,以後就讓歷史紀錄下來,希望不枉費深耕者的汗水吧!
  2. Successor 傳承 ~ 很多跨國企業的 Corporate HR Policy 都要制定一套 Key-person Succession Plan。但這種物色接班人人選的短板是,通常會傾向找一些趣味相投的人做接班人,這也是難怪的。。。傳承嘛!這做法比較順著幹 break through有限…其實未必是好事!至於接班人的身份我建議最好是「高度保密」,因為歷代以來 “太子” 都是最惹人妒忌的目標人物,Successor 是危險的崗位。
  3. Success 成功 ~ 成功得失的界定,有如海市蜃樓,有說生命是由慾望所組成,慾望不滿足人便會痛苦,慾望滿足了人便會覺得無聊,人生就是在慾望和痛苦之間徘徊的活,有時候「得和失」既是根又是原,所謂根原互扣,福禍相倚,成功得失,在人生中是一個平衡遊戲,看透了又何必計較太多呢?
  4. Retirement 退休 ~ 退休是要有多方面準備和策劃的,包括:理財計劃、生活環境、家人支持、朋友社交、嗜好設定、心理素質。如果身體健康,準備充足的話: 
  • 退休原則上是由自己作主,
  • 退化是在所難免自然現象,
  • 退步是不思進取咎由自取,
  • 倒退是自己開倒車救不了!

總結:人可以老化,不能腐化!要不腐化便要與時並進,多看勵志的文章,多接觸好玩的朋友,遠離負能量的人和事,讓自己活得開心,心境不老自然老得年輕。

2023年3月20日星期一

最近全球金融那些事


  1. 美聯儲大幅急加息
  2. 美西方抗通脹壓力
  3. 美銀行遭美債拖垮
  4. 瑞信崩塌四折被吞
自2022年3月進入美聯儲加息週期以來,美國已經累積加息4.75%,加息主要目的是緩解通脹壓力,但加息真的就能解決通脹嗎?加息導致借貸成本增加打擊消費,增加存戶利息鼓勵儲蓄,壓抑不必要消費,減少對貨品的需求,令貨物價格下調,希望能打擊通脹。

另一方面,美聯儲因為加息太快太猛,沒有充分與銀行溝通作準備,導致存款和債券收益落差過大,引發部分銀行如矽谷銀行為了流動性的需要,逼於賤賣手上嚴重虧本的十年國債。為了救經濟,美聯儲一手QE狂印鈔票,一手加息希望留住美元,這樣便難以兼顧銀行的liquidity流動性和 robustness健全性,金融監管制度管不了實際的市場變化,最後導致金融爆雷。

美國銀行是美債最大的買家,矽谷、簽名、第一共和銀行出現的流動性問題,往後要看聯儲局選擇抵抗通脹還是想救一些需要的銀行,但拜登和耶倫已經說在前頭,這次支持矽谷銀行應付存戶需要不表示日後會同樣對待其他個案,所以第一共和銀行是由11家大行聯手注資自救的。

瑞信崩塌和矽谷銀行倒閉兩件事件完全不一樣,瑞信是瑞士系統重要性銀行(G-SIB global systematical important bank),這樣的銀行出事是多年銀行監管失效,況且在美國霸權影響下瑞士變質,竟然作出凍結銀行客戶資產和披露客戶信息的行為,斷然掉失了瑞士銀行最寶貴的特有價值 “保密性”和“中立性”,客戶對瑞士的信心也隨之而失去。瑞士政府急著出手讓瑞銀UBS以四折接收了瑞信CS,不惜觸發了160億瑞郎的AT1 一級資本 Coco Bond 減記一筆歸零,是打脱門牙連血吞,有苦自己知,不想家醜繼續外揚也!

往後待看:
  • 三月22日美聯儲開會對加息的態度,決定加息/QE/抗通脹還是救銀行的走向。
  • 三月下旬習普會和習澤會對俄烏停火的可能性,希望最好能帶來中美俄的轉折點。
  • Coco Bond 這種上次金融風暴後而生的產品,主要是應對銀行Capital Adequacy Ratio <7% 時可自行啟動讓債轉股的救亡工具,現在揭發了其有減記歸零的可能性,想以後這種債券還會有市場嗎?
  • 瑞信和瑞銀合併後還有大量的整合行動,大裁員可能是第一步.....。